欢迎来到莫伊大学孔子学院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  经典回顾

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沪召开 我校莫伊孔子学院建设引关注

2015-12-07

12月6日至7日,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来自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和孔子学院代表、各国驻华使节等与会,我校设于肯尼亚莫伊大学的全球首所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以下简称“莫伊孔院”)在参会展示之列。此外,我校选派来自丹麦、保加利亚、蒙古、老挝、印尼、俄罗斯等国的53位优秀留学生留学生和拉脱维亚校友妮卡也参与了本届孔子学院的文艺表演与主持,奉献了《青花瓷》歌舞、老挝歌曲联唱、《中国范》舞蹈等精彩节目。莫伊孔院于今年3月揭牌成立,近9个月来,这所孔子学院建得怎样,期间又发生了哪些动人故事?一起来看校报记者对莫伊孔院中方院长、我校外语学院院长赵晓临教授的独家专访。

学汉语成了“长跑之乡”的新风尚埃尔多雷特,肯尼亚西南部城市,莫伊孔院所在地。草原、朝阳和奔跑的人们,是这里每日清晨的典型画面。这座小城曾诞生了40多名世界级长跑冠军,因此也有着肯尼亚‘“长跑之乡”的美誉。

而今,随着孔子学院的到来,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开始成了当地的又一新风尚。赵院长告诉记者,由于埃尔多雷特的中国企业很少,所以几乎可以说没有汉语教学基础可言。“一切都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创造”。语言学习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如何保证汉语教学的连续性,成了赵院长和中方老师、志愿者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莫伊大学各学院全部课程中,唯有核心课程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如果能把汉语学习列为核心课程,不就能最大限度解决孩子们语言学习的持久性问题了吗?然而,想来容易做来难,何况还要涉及课程体系调整。为此,赵院长她们开始了与各学院的磨合之路,不间断的沟通,不放弃的努力。“真的是靠大家‘磨’出来的”,而今莫伊大学已有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文艺术及教育等3所学院将汉语学习列为教学核心课程,汉语学习覆盖了该校在肯尼亚全国排名第一的酒店管理专业。

文化差异:彼此尊重才能相互融合从上海到埃尔多雷特,横亘在两地之间的不止是约8000公里的距离,还有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国别文化和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是我们来到这体会最深的地方”。赵院长坦言,大到思维观念,小到生活细节,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这也给孔子学院的中国老师和志愿者们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和困难。

就拿开学报到来说,由于当地文化崇尚慢生活,人们多习惯于随性的生活方式,原本在中国一周就能完成的开学报到在这儿甚至会延长至一个月,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尽可能去协调推动,同一件事情常常需要备好几套工作方案,但也要尊重地域和国家文化的差异,只有彼此尊重才能相互融合吧”。

非洲朋友生性热情活泼,相比坐在教室里干巴巴地学习,这儿的学生更乐于在户外活动中学。这一点被9月初才到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执教的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周磊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教会学生们“左”“右”“前”“后”,他就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开展方位相关的课外活动,在类似做游戏的体验中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汉语的四个方位词。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进一步突出莫伊孔院的纺织服饰特色,孔院的老师们不仅加强相关教学,还在课堂外尽可能组织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加深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比如,今年孔院日期间专门组织了“用中肯美食促进文化交流”的主题文化活动,中外师生包饺子,亲手制作中国与肯尼亚的传统美食,互动中深入体会彼此文化的妙趣。又如,举办纺织服饰文化周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纺织服饰文化。此外,孔院师生还主动走出校园,融入肯尼亚博览会等当地重大活动中,让“中国”在非洲朋友心中不再那么遥远。


在老师们的精心施教下,学生们的汉语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教学也越来越有起色。不仅有学生在汉语桥大赛中有优异的表现,更有学生毕业后凭借着出色的中文进入华为等中国在非知名企业工作。学生们毕业后,还会专门赶回莫伊看望中国东华大学来的老师们。

友谊使者:为两国交流做点事很幸运

从2014年筹建,到2015年3月揭牌成立,直至今天孔子学院建设逐渐步入正轨,亲历这一切的赵院长看待孔子学院犹如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虽艰辛,但也有着无比的快乐与满足。我们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也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友谊加深的使者,能在其间做一点事情,其实是很幸运的”。

采访中,赵院长也坦言,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需要通过国家汉办组织的专门考试与培训,但由于对外汉语专业并非每所国内大学都开设,包括东华学子在内的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汉语学习与教学基础与经验,不摸门路,这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孔子学院师资的紧张。“真诚地希望更多东华师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与我们一同为莫伊孔子学院的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东华人的贡献”。

(莫伊孔院信息资料与图片由赵晓临、周磊老师远程提供,太极拳照片由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拍摄)

撰写:向娟信息员:朱一超编辑:陈前